Pebble智能手表怎么樣,相信大家富裕數據等方面的內容已經深有了解了,那么下面小編要為親們帶來的還有它的具體上手使用過后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下面是詳細的內容!
【外媒使用感受】
在下面的文章中外媒BGR向我們揭開了Pebble和iPhone連接尤其是iOS 7系統之間的秘密,并分享了使用一周之后的實際上手體驗。
Pebble和iPhone之間的連接
首先我們從Pebble和iPhone的連接開始說起。當Pebble第一次啟動的時候為了能夠兼容iOS 7系統需要下載一個補丁升級包。在本次升級過程中我遇到了無限重啟的情況,但是非常幸運的是Pebble有著非常完善的F&Q論壇,在論壇上具備詳細說明來解決這個問題。
然后我們需要到App Store上下載一款名為“Smartwatch+”的原因程序,不過這款應用是付費應用,售價為$2.99,盡管價格還可以接受,但是存在強制購買的嫌疑。新版本應用主要提供了新功能和新界面。
在這些準備工作都完成之后,我們首先在iPhone上打開的這款應用,按照指示步驟能夠非常方便有效的將手機和手表進行連接,整個過程非常的順利,操作也非常的簡單。
Pebble和iPhone使用一周的體驗
※ 在某些場合下我們需要一個相對安靜的空間,這個時候我們通常都會將iPhone調整成為靜音模式,這個時候沒有鬧鐘,沒有鈴聲也沒有震動發出的嗡嗡聲,那么這個時候使用Pebble可以讓你不錯過任何的信息提醒。
※ 當有來電的時候Pebble發出的震動聲音非常的柔和,但是絕對會引起你的注意。在使用幾天之后,我就能非常放心的將手機放在口袋中,并且當我在集中精力在做某項事情的時候能夠獲得第一時間的通知。
※ 此外我在一些嘈雜的環境下也進行了使用,無論是在曼哈頓街頭的漫步,還是在吵鬧的汽車房里面,Pebble都能讓我意識到有新的通知,我能夠非常清晰的感覺到來自手腕處的震動,無論周圍有多吵鬧我都不會錯過通知。
※ 此外在Pebble中還引入了步行導航功能。當你使用Google Maps從紐約的A點到B點,通常我們都會盯著iPhone屏幕以確保我們行進在正確的道路上。通過使用Pebble,你就無需拿著手機,當需要轉向或者改變方向的時候Pebble就會自動發出震動,并在屏幕上顯示正確的行進方向。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延長了iPhone的續航時間。
※ 對于會議來說Pebble就像是一個殺手級產品。最近我們進行了一個6人的小組會議上,我是唯一一個沒有朝智能手機觀看通知而分心的人,因為我知道如果有新的通知 ,我的手腕會震動。
※ 在使用Pebble之后我大量減少了有事沒事觀看手機的沖動。對于我來說這個改變是非常巨大的。在很多場合我知道是否應該來接聽來電,還是發送短信來告知目前并不方便。
【科技博客評測】
外觀
關于外觀,有點小失望。看到 Pebble 真機的第一感覺就是塑料感極強,拿到手里的那一瞬間更是加深了這種感覺。這種塑料感總是給人感覺它非常容易搞壞,而且很山寨;戴在手上的感覺倒是非常輕,搞得經常會覺得忘了戴表。磁吸式接口(類似于 Macbook)插入(準確的說是“吸上”)時的手感還不錯,雖然插頭插上之后還是很松動容易掉落。而且接口居然是完全裸露的——所有的觸點完全暴露在外,伸手就能摸到金手指,估計汗水都能把它浸透,讓人很擔心這接口能用多久(雖然據說防水性能不錯)。機身比想像中的稍厚一些,屏幕比想像中的小一些。
屏幕
如果說外觀有點“小失望”,那屏幕就算是個“大失望”了——雖然 Pebble 和跟 Kindle 一樣都是 E-ink 電子墨水屏幕,但它卻被后者甩出了幾條街:144 × 168 分辨率的黑白屏幕的顆粒感十分嚴重,感覺就像看著十幾年前的手機,特別是在現在看習慣 Apple 的 Retina 高清屏幕之后,這簡直就是一種折磨;亮度方面,雖然在強光(室外太陽直射)下表現不錯,光線昏暗(夜晚或全黑環境)時使用背光的效果也還不錯,但在不亮不暗的室內環境那完完全全就是個杯具——直接看不夠亮,打開背光還是不夠,再加上屏幕表面的反光,要看清楚上面的字真是不太容易。我為了拍這些照片,拿著補光燈擺了半天又換了 N 個環境都調不出合適的光線——要拍清楚機身,又要拍清楚屏幕里的內容,還不能有反光。
操作
整體的操作比較順暢,除了在切換到某些比較復雜的表盤時會有些卡頓之外,響應速度都不錯。可惜不能觸屏,不過考慮到它屏幕的特殊性,這也是沒有辦法的。所有的操作全靠機身側面的四個按鍵(上下、確認和返回),不過,在按過那幾個按鍵之后,才知道外觀和屏幕那根本不算什么——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臺 Pebble 是工程樣機,按鍵實在是太坑爹了,手感很松很軟,鍵程比較長,回彈卻軟綿綿的,需要用點力氣才能按下去,這樣戴在手上時用另一個手單手操作就顯得特別麻煩。不過畢竟菜單很短,需要操作的不算太多,不過至于貪吃蛇之類的游戲嘛……還是算了吧。
功能
Pebble 買來干什么?我想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對于我來說,最主要的就是看信息和控制音樂了。不過可惜的是,到現在 Pebble 仍然不支持中文短信,所有的中文字符全都會顯示成方塊,當然我相信以后會通過固件更新或自制固件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在技術上是可以實現的。音樂功能比想像中略差一些,雖然能在屏幕上顯示出歌名、歌手和專輯名等信息,但控制方面只提供了簡單的“開始/暫停”功能和“上一首/下一首”歌曲切換,并不能在專輯或播放列表間切換。也就是說,你只能切換掉“不想聽的歌”,卻不能方便地找到“想聽的歌”。不過顯示來電信息的功能還是比較實用的,戴著耳機的時候電話響了也不用把手機再掏出來看是誰打來的。
連接
說了那么多讓人失望的,其實 Pebble 也不是真的那么一無是處。以 iPhone 為例,藍牙連接的體驗就非常不錯。兩個設備都打開藍牙后,在 iPhone 上即可一鍵配對,連接成功后會自動彈出 Pebble App 的下載提示并自動進入 App Store 下載,然后僅需簡單的幾步設置即可推送信息。
擴展
Pebble 的擴展性也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地方,通過手機端的 Watchapp Store 就能安裝應用軟件到 Pebble 上。可是目前 Store 里僅有寥寥幾個表盤和一個游戲,不過好在 Pebble 是開放 API 的,相信很快就會有更多的應用上架。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是工程測試機的原因,我裝了一個游戲和七個表盤之后,再想安裝時卻被告知“內存已滿”!無語。而且讓人奇怪的是,官方視頻中出現過的計步器和里程表等應用均未出現。
總結
本來沒打算寫這么多的,沒想到越寫越細,回頭看看,貶多褒少。其實 Pebble 可能并沒有那么差,只是與理想的差距過大。它畢竟不是出自大品牌,只是幾個年輕人的創新小項目而已,能從一個創意變成實物,就已經是最大的一個成功了。它雖然還有太多的不完善,但它卻有著非凡的發展潛力,若能吸引一些開發者進行開發,進入軟硬結合的良性循環,并逐步改善硬件品質,相信在 iWatch 發布前(如果真的有),Pebble 還是能引領一小陣潮流的。
【用戶評測】
外觀:節約時尚,佩戴方便,低調中透著奢華
很多人問我為什么喜歡這手表,可能因為我思想比較陳舊,我一直覺得手表就是手表,它得有它的樣,把pebble和smart watch放在一起,我可以說pebble就是手表,另外那廝連手表的樣子都沒了。而且這貨戴在手上,如果不是主動介紹,別人會以為這是普通的手表,只有當信息或是來電推送到手表上時,大家會用不可思議的眼神打量這小小的神奇的方塊塊。這是我會給他們講這貨的前世今生,一般等我講完,大家都對它膜拜了,不少朋友還問哪里可以買到,我只能告訴他,這玩意這會兒不好買,再等等吧,以此來滿足我小小的虛榮心。其實說了這么多,方便才是最重要的。當你在開會,開車時一條信息,一個電話打進來時只要翻轉下你的手腕,就能看到是誰給你打電話,誰給你發信息,信息內容又是什么,這實在是很愜意的事。
續航:遠超預期,值得期待
智能手表發展到現在,很多大廠商也都準備進駐這塊市場準備分一杯羹。作為用戶,我想問的是,你們準備好了嗎?準備什么?電池的續航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看著smart watch 2天一充的狀況,瞬間讓我蛋疼,作為一款功能性的手表,2天一充電,誰受得了,你說誰受得了。而pebble在安卓下5-7天的續航能力完全滿足我的需求。【這還是在未開放藍牙4.0的前提下,等開放了4.0,續航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延伸,那時候,我想10-15天不是夢】
軟件:官方無能,無力吐槽
不知是沒有考慮到這么多東方玩家購買還是就沒有把東方玩家放在眼里,pebble出來也算有段時間了,但到現在還是沒有支持中文推送。開放的SDK,功能也是少的可憐。還好我們論壇的@痕跡和@southwolf 2位大神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工作,相繼推出了中文轉拼音APP和中文表盤固件。ios版的官方app因為ios系統的封閉性,如果沒有越獄你會發現每個選項單獨設置是多么苦逼的一件事,更苦逼的時,如果你的iphone手機重啟,你還得重新設置每個選項。相比較而言,安卓的就好多了,安裝、設置都很方便。還得順便提一句,8個表盤怎么夠用?內存更是坑爹!這么小的字庫讓以后的中文字庫這么裝(此處又省略1萬字)。
功能:基本齊全,有待加強
作為一款功能性的手表,它的主打功能是信息和來電推送。使用后發現,相關的軟件設置好后,推送都很正常。這里要強調一句,千萬別讓各種第三方優化程序把pebble的相關進程給殺了。當然,時間顯示和鬧鈴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pebble自帶馬達,且動力強勁,所以絲毫不用擔心會錯過任何鬧鈴。晚上睡覺時設好鬧鐘,安穩、舒適的睡一覺吧,到點時自然有貼身的管家會將你叫醒。
有人問,你買這塊手表到底值不值?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大家,非常值。那是一種難以言狀的表述,只有擁有的人才能體會其中的奧秘。
以上,親們可以簡單的感受一下,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