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蘋果推出的智能手表Apple Watch還沒正式發售之前,智能手表領域表現較好的兩款產品就算三星Galaxy Gear與LG Gwatch了,這兩看產品的發售時間比較接近,設計也各具特色,難免會被大家拿出來比較一番。小編也為大家整理了這兩款產品的一些評測資料供大家參考,看看這兩款產品誰能打動大家購買的欲望。
三星Galaxy Gear
Galaxy Gear是三星旗下的第一款智能手表,這款手表支持語音通話、查看信息、計步、表帶上還有一顆190萬攝像頭,支持自動對焦獨立拍照。構造上就稍微復雜些,光表帶就分了四部分,金屬帶扣兩部分和兩段表帶,其中一段表帶上還集成有攝像頭視窗口;攝像頭模組、揚聲器模組、顯示屏模組、電路板、電池以及外殼。
主板上IC主要集中在一面,三星自家Exynos4212, 雙核ARM Cortex-A9獵戶座4212處理器;意法半導體STM32F401CB,32位ARM Cortex-M4單片機;采用韓國本土的Melfas MCS-8000觸控IC ;博通,BCM20702藍牙芯片;雅馬哈YMU831的音頻編解碼芯片;三星的S5M8767電源管理IC; 應美盛MPU-6500的六軸陀螺儀和加速度計組合芯片。
對于智能手表來說,大家最看重的幾點就是外形、系統、功能以及續航了,下面是來自cnbeta的評測,這篇評測對這幾個點都做了著重的介紹和分析,下面為大家送上評測文章。
外觀設計
外觀上,我們可以說 Galaxy Gear 是走保守路線的。其外觀設計并沒有顯得很前衛,不論大小和表面等等都和一般手表分別不大。整面的觸控屏幕使用曲面玻璃覆蓋,而按鍵就只有右側的一顆,兼任開關和返回主頁(也就是時間顯示)的功能。有多色選擇的表帶采用和本體合并的設計(不能更換),前端可以找到 200 萬像素的相機鏡頭,所以那一個部份就會比較硬。延伸下去,在表帶扣上可以看到一個小小的揚聲器,音量不算很出色,但總算是夠用;配戴使用卡扣的方式,扣起的難度不算高,但也要用一點力才行,而可調整的部份就安排在另一半的表帶上。
大家可以留意到,我們并沒有提到充電的方式,因為要充電的話,就得靠專用的充電座了 -- 它是利用「咬」的方式(還是這樣形容最貼切 XD)和表底的接點連接,再經過 micro-USB 充電的。充電時手表內建的動作傳感器會很敏感,只要很輕微的震動都會開啟屏幕;而這個充電座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內建了有手表本體信息的 NFC 卷標,只要手機開啟專用控制 app 后拍一下,就可以自動搜尋到 Galaxy Gear(即使沒連接充電座)并配對。當然,即使沒有這個標簽,手機還是可以透過藍牙來配對的啦。
手機端控制
暫時來說,能夠支持到 Galaxy Gear 的手機就只有 Galaxy Note 3,而要使用手表上的功能,就得使用專用的 Gear Manager。手機在重新設定后是不會預載這個 app 的,所以要使用的話就得到 Samsung Apps 內下載了。我們曾經試過將這個 app 提取出來再安裝在 Sony Xperia Z1 上,但由于該 app 本身還附帶有手表尋找器等等功能,所以并不能使用,即使強行安裝,到要配對時也會出現強制關閉的情況。
只要和 Galaxy Gear 聯機,使用者就可以在手機的通知列上看到已連接的圖示。單擊相關的通知就可以直接開啟 Gear Manager,首頁可以看到數個項目:時鐘內可以由 9 個選擇中選取最合用的時鐘樣式,當中不少都可以作更多設定,好像一般可以選擇是否顯示日期,又或是在快捷方式時鐘內選擇快捷方式功能等;想簡約一點的話,也可以選用傳統的指針式時鐘。
至于應用程序方面,用戶最多可以一次在 Gear 上內建 10 個不同的 apps,內建的就包括通話記錄、聯絡人、媒體瀏覽器、計步器、天氣、秒表、定時器、行事歷、多媒體控制、手機尋找器、語音記事和 S Voice 等等共 16 個;在選用最多十個之余,使用者也可以進行排序,與及作進一步的設定。如果想下載更多應用的話,使用者只要到下一個選項,進入 Samsung Apps 下載就好了。暫時我們可以找到較多人用的 apps,就包括 LINE、Pocket、Path、Evernote 和不同的時鐘樣式等等。另外,我們還可以在手表尋找器中強制讓手表響鬧。
設定中,我們可以設定讓手機在找不到 Gear 的情況下,強制需要使用密碼或圖案等等解鎖,另外也可以選擇要接收哪些通知;手表可以在雙擊電源鍵時自動開啟特定功能,該功能要設定也是透過這邊完成的。下面的安全性協助功能,可以讓用戶在遇到緊急狀況時,按三次電源鍵來拍照及傳送訊息至特定聯絡人,從而獲取協助;動作方面,我們在這邊可以開啟喚醒手勢,這樣就可以透過動作傳感器,在偵測到使用者將手表轉為面向自己時,自動開啟屏幕顯示時間,在試用之下這個功能是頗為可靠的,但就要在手表感應到以后約 0.5 秒屏幕才會開啟,以防止一般動作觸發這個功能。另一個動作就是智能傳送,在手表接到通知時,只要使用者拿起手機,就會自動跳到相關畫面去顯示。
功能
我們剛剛有提到過,Galaxy Gear 一次最多可以容納 10 個 apps,當中也有一些比較特別的。首先是通知功能,其實只要我們設定好,就可以在手表上接收和查看包括Gmail、行事歷、來電和訊息等等的通知。只是當我們真的接到通知時(可以設定為震動或鈴聲),卻發現Gmail 等都不能直接在手表上檢視,只能在接到通知時立刻拿起手機查看。至于可以在手表上查看的如短訊,就可以透過右上角的目錄鍵選擇使用 S Voice 回復。至于一般沒有通知時,使用者也可以透過其存盤功能看到之前接受到的通知。
對了,手表本身也是支持 S Voice 的 -- 用法很簡單,只要連續按電源鍵兩次,就可以用英語說出指令。只是在 Galaxy Gear 上使用 S Voice 卻會有一點延遲,因為手表需要和手機傳送和接收數據。當然,除了這一點外整體的使用體驗都很不錯,語音接收并沒有因為是在手表上進行而讓準確度有所下降。另外一個特別一點的功能就是計步器。相對于其他 apps 來說,Galaxy Gear 上計步器的功能是比較多的,除了利用傳感器偵測使用者走了多少路,以及一般設定每天目標等等外,透過目錄按鍵它也可以和手機上的 S Health 同步數據;此外只要向左右滑動,就可以看到 S Trainer 和健走運動兩個功能。
通話
當然,除了上述的特色功能外,Galaxy Gear 上當然也有重點的通話功能 -- 除了一般來電提示外,它也可以透過和手機本體聯機來顯示通訊簿和通話記錄,而在主接口由下向上滑就可以開啟撥號鍵盤。雖然一般情況下我們都不會直接使用 Galaxy Gear 來通話,但我們還是測試了一下 -- 還是在大庭廣眾下 orz -- 發現其揚聲器的音量適中,調到最小的話可以當成聽筒,而推到最大的話一般不太吵的環境下也可以聽到。不過,收音的效果就比較差強人意,即使我們在比較接近麥克風的位置說話,受話方都會覺得很難聽到。
設定
系統上,其實 Galaxy Gear 是基于 Android 4.2.2 來制作的,只是接口經過大幅修改而已;設定上,一般的提示模式、音量和屏幕相關設定都有,后者還可以在需要時設定為戶外模式,以提升亮度;在設定中也可以看得到手表本體的電量。在隱私鎖定中可以設定在沒有和手機聯機時需要使用圖案解鎖,而最下方中就可以看到軟件信息,開發者們也可以在這邊開啟 USB 除錯功能。
相機
Galaxy Gear 雖然不是第一款智能型手表,但卻是我們把玩到的機種之中,第一款配備相機模塊的。其在表帶上配備了一組 190 萬像素的相機,這個配置和以往的手表型手機(一般都是山寨機)相比又有所不同,可以將表身的體積(尤其是厚度)有效的降低。至于功能上,Galaxy Gear 的相機功能比較基本,拍攝的相片分為 1,392 x 1,392 和 1,280 x 960 兩種解像度,可以選擇是否開啟微距對焦、簽名以及有聲拍攝等功能;而影片方面就有 720p 和 640 x 640 兩種,最多可以拍攝 15 秒(剛好可以用來發Instagram 呢!)。至于在手機端方面,我們也可以設定讓 Galaxy Gear 在拍攝相片或影片后,實時將之傳送到手機上觀看。
成像方面,雖然說只有 200 萬像素的相片不要抱太大期望,但我們在手機上看其成像,認為是比想象中好的,至少在一般光源下,顏色準確,對比和銳利度適中,要直接用來在網上分享是沒有問題的。當然,面對低光源或是逆光環境的話這個小小的相機就會顯得有點吃力了。只是,雖然其影片拍攝時限 15 秒,以及支持方形解像度都讓 Instagram 使用者感到方便,但畢竟 640 x 640 的解像度比較低,在大屏幕裝置上看的話就會有明顯的起格情況了。Galaxy Gear 上也有內建一個簡單的媒體瀏覽器,讓用戶看照片、影片和在有需要時手動分享到手機上;而且比較驚喜的是,在看相片時還可以在小小的屏幕上使用多點觸控來放大縮小呢。
電力
作為一只手表,電力對于 Galaxy Gear 來說是很重要的,除了最基本要支撐到一天外,最好還是和一般手表一樣可以做到長時間不用充電。雖然 Galaxy Gear 沒能做到后者,但對于前者就可說是超額完成了 -- 我們習慣性地先把它充滿電,然后和手機聯機使用,在一天下來拍拍照、接收通知、有時看看時間的情況下,都只使用去 15 - 20% 的電力而已;即使是連續使用,甚至多看點不同類型的通知,玩玩其他設定等等也好,其也可以支撐到兩至三天的時間 -- 正確點來說,到第三天晚上 Galaxy Gear 就沒電要關機了。
三星,索尼等廠商都發了智能手表,LG也沒閑著,也發布旗下搭載Android Wear的智能手表G Watch,支持所有Android 4.3及以上的設備。 G Watch構造上趨于模塊化,整只表分為主體和兩只表帶三個部分,主體由屏幕模組、鋰聚合物電池、主板和后殼。由于手表支持防水,后殼和中框間布置了一圈橡膠圈。
LG Gwatch
LG G Watch電路主板一面:海力士 H9TU32A4GDMC 512MB運行內存和4GB閃存,高通APQ8026四核Cortex A7應用處理器,意法半導體LIS3DH三軸加速度計,應美盛INMP441六軸陀螺儀和加速度計組合芯片,高通PM8826電源管理芯片。
LG G Watch電路主板另一面:Synaptics S3402B觸控芯片,博通BCM207藍牙4.0芯片,怡美吉斯ISA1000觸覺驅動器和AKM AK8963三軸電子羅盤。下面是engadget的一篇關于LG GWatch的評測,來看一下吧!
外觀及硬體
其實可以簡單地來形容 LG G Watch 的設計 -- 就是長相很沒特色,如果沒有說明的話,可能會有人以為它是 Google 送給廠商開用的開發參考裝置呢。它只是一個簡單的圓角長方形,旁邊有一個亮面的黑色邊框,與「酷炭黑」版本很相襯,但在「炫金白」版上則沒有那麼好看。它正面有一個解像度為 280 x 280 的 1.65 吋正方形 IPS LCD 屏幕,上下邊框都是對稱的,這樣的設計真的很難可以在現代的手機上見到的。屏幕的缺點就是在陽光之下的可視度普通,在 Android Wear 的設定頁中,屏幕亮度共有 6 級,1 為最暗,6 為最亮。在陽光直射的情況下,第 4 級才算是僅僅看得清楚,最好還是調至最亮,但要注意耗電量就是了。
內涵方面,G Watch 裡面有一個 1.2GHz Snapdragon 400 處理器、512MB RAM、4GB 容量、藍牙 4.0、9 軸感應器、400mAh 電池以及 IP67 的防水防塵規格,可以在 1 米的水深下待 30 分鐘。在操作上,Snapdragon 400 和 512MB RAM 應付 Android Wear 充夠有馀,沒有出現 lag 或當機的情況。雖然屏幕在沒有被碰到之后的 5 秒內會自動調暗,并進入待命狀態,但如果想即時將它調至待命的話,可以用手掌蓋著整個屏幕(其實只蓋著上半部份也是可以的),在感覺到手表震動之時就代表進入待命狀態了。用戶必需依賴這個方法才可以即時把 G Watch 轉為待命狀態,但同樣的方法亦可以用在有實體開關鍵的 Gear Live 身上。
說到它的背面,就很簡單地有五個充電用的觸點以及產品型號等資訊 -- 對了,它要使用專用的充電座才可以充電的,如果大家要遠行的話,必需帶著它才行,而且一定要確保不要遺失,因為這個座不見了的話,暫時是不能額外購買的啊。幸好,這個座的底部跟 Palm Touchstone 一樣是有一個吸力貼(不知道這個技術是不是 LG 收購 Palm 時一起買下),在放在平面時可以貼緊,不會因為被其他東西碰到而四處跑,減低遺失的機會。另外有一點是要特別提醒所有用戶的,由于它的機身是沒有開關鍵,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在沒有攜帶充電座之下把它關機(設定頁有關機鍵),因為接上充電座是唯一啟動 G Watch 的方法呢。
表帶方面,酷炭黑版是用上深灰色表帶,而炫金白用的則是白色的,它們的背面都有一排菱形的圖案,雖然為表帶增添了一點色彩,問題是它們在背面看不到呢。如果大家不喜歡 LG 附送的表帶的話,好消息就是它的規格為 22mm,所以市面上會有很多選擇的,自由度比規格自閉的 Pebble Steel 高。有些人會稱 G Watch 的設計為沉悶,有些人則會稱之為簡約,不論大家覺得它怎樣,它的設計總算正正常常,除了要用專用的充電座不方便之外,沒有一些地方可以讓你特別喜歡或是討厭的。
續航力
有讀過筆者早前的 Pebble Steel 評測的話,也會知道筆者日常會收到比較多的通知,WhatsApp 和電子郵件是最多,幾乎每小時都會有幾個,行事曆提醒則為第三位;所以算是一位重度的通訊軟體用者。LG 指出由旗下 LG Chem 所開發的高密度電池處理技術可以把電池效能提高,G Watch 裡的 400mAh 電池足以持續運作 36 小時。就筆者的經驗來說,持續收到通知,以及在期間設定手表加一些出于測試功能的把玩,G Watch 最后支持到 19 小時左右,這十多個小時是不計晚上睡覺,手表處于飛行模式的大約 7 個小時。當然地,這個時間只能作為參考,因為每個人的使用習慣都是不同的,只是作為一個有計劃的人,總不會每次等到裝置近乎沒有電才充電,所以即使手表基本上可以支撐到 19 小時,也應每晚充電,不然就要帶著那個一旦遺失了就不能額外購買的充電座外出了。
防水能力
G Watch 有著跟 Gear Live 相同的 IP67 防水防塵等級,防塵的級數是 6,即完全可以防止塵土進入機身,防水級數是 7,即最多可以下潛至 1 米的水深。筆者無緣把手表帶到泳池一試,但至少在家裡測試了一下它在浸入水之后的反應如何。測試顯示 G Watch 屏幕會對液體作出反應,在浸進水的一刻時會誤將水當作手指,進入可被操作的狀態,只是屏幕在水裡是不會對手指作出任何反應而已。
把 G Watch 從水裡拿出之后,即使屏幕上還有一些水點也可以正常地被手指操作。不過如果大家在洗澡時依然戴著它的話,水點或水柱也是會充當手指的角色,為大家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操作。所以,其實 Google 有需要為 Android Wear 加入一個不會大大影響方便程度的鎖定頁。
小編結語
同樣是智能手表,同樣是長方形的表盤,同樣是韓國的小伙伴,這兩款產品在基因方面還是十分相似的。對于智能手表,不應該期望它可以像智能型手機一樣可以應付到所有日常的工作,因為其屏幕太小,可以做到的日常工作并不多。而作為一個輔助的角色,這兩款產品都是合格的,但是三星Galaxy Gear最大的問題就是智能和自家的幾款手機型號匹配,這讓不是三星的手機用戶比較頭疼,一件不開放的產品即使有多出色,都無疑是個大的阻礙。所以在認為 Galaxy Gear 做得還不錯之余,也希望廠方能重新考慮。至于那款產品更應該選擇,我想各位作為判官都應該有了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