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pple watch的發布,智能手表在人們的視線中更為普及。目前有消息稱,小米的智能手表已經交付了華米科技進行制造,并且支持脈搏身份識別。
小米智能手表已經在實驗中了,不過小米仍在考慮是否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就發行。小米早就嘗試生產攜帶式智能終端,小米手環就是個典例(具備防水和記錄睡眠數據的功能)。但智能手表還是頭一回。。
因為Apple Watch很可能帶動整個NFC支付的上下游配套設施以及用戶的使用習慣。而且屏幕將會提供更多身份驗證的選項。去年年底小米已經申請了第三方支付牌照。根據一些其他申請企業的消息,央行的第八批支付牌照已經完成審核,進入流程的最后階段,近期就將公布。
小米手表將擁有較大的表盤,除了NFC功能外,它擁有所有小米手環上的傳感器,同時小米手表還正在攻克一個Apple Watch都沒實現的功能,那就是利用脈搏波特征做身份識別。
這個牛X的功能目前主要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光污染,一個是高耗能,對于華米來說想要實現這個功能,難度真心不小,畢竟蘋果都挖了那么多牛人都沒搞定,當然目前該功能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了提高脈搏的準確率,必須要求牢固佩戴,這和可穿戴設備的定位不符合。
但是仍然有些問題是供應鏈和工程師都無法解決的,比如說電池。不管是Apple Watch還是Moto 360,續航問題都是一個觸動用戶的痛點。
“為了續航,智能手表都會比較厚,但是可以使用一些切邊的設計,讓它看起來不那么厚。”
解決續航問題的另外一條路是軟件的優化。華米在硅谷的辦公室除了設計團隊之外還有手表操作系統的開發團隊。“做手表的操作系統還是要軟硬合一,用戶體驗才會最好”,有林斌和Hugo Barra,華米和Google員工的聯系建立起來了。黃汪從Android團隊和Intel挖來了幾位資深華人工程師,這讓他們有可能底層開始搭建一個基于Android而不是Android Wear的操作系統。
至于售價雖然消息人士沒有透露,但依然會用小米慣用的策略,用價格引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