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場上的智能手機的增長模式,可以說是到了登峰造極的時刻。那么在未來手機行業是否還會繼續照這種模式發展下去呢?
智能手機的爆發式增長行將結束——懂行的科技預言家比爾·威曼(Bill Whyman)如是說。比爾·威曼是國際戰略與投資集團(International Strategy & Investment)科技戰略研究團隊的負責人,他眼光長遠,總能預見幾個季度后的發展趨勢。
威曼認為,由于去年智能手機的市場普及率就達到了50%,市場將會首次出現增長放緩。這將給所有智能手機生產商帶來壓力,從苦苦掙扎的加拿大RIM公司,到谷歌(Google)剛收購的摩托羅拉(Motorola),甚至還會波及穩坐泰山的蘋果(Apple)。假設威曼的看法沒錯,以下是他認為接著會發生的事:
蘋果發布季報前你該知道的幾件事iPhone誕生5周年:一切因你而變你不能錯過的關于iPhone 5的最新猜想*增長放緩:威曼表示,有新興市場的需求支撐,意味著不會出現急轉直下的局面,但由于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達到50%,目前高達45%的增長速度會放緩,因為剩下的那一半市場要難爭取得多。隨時間推移,很大一部分新的需求將來自于由更快的4G網絡推動的手機更新換代。
*競爭加劇。
很難想象智能手機戰場的競爭會比當前更加白熱化,但威曼表示,隨著市場腳步放緩這一結果在所難免。
然而,他認為蘋果將生存得很好,尤其是它的iPhone 5 仍然很可能在今秋發售時點燃新一輪的搶購熱潮。蘋果將與三星(Samsung)共同主導高端手機市場——尤其是在盈利方面。那要歸功于他們的品牌,運營商的廣泛分銷,低廉的電子元件采購成本以及尤其是對蘋果來說,一個蓬勃發展的應用生態系統。在他看來,諸如華為之類的中國公司將擁有低端市場,而RIM、諾基亞(Nokia)、索尼(Sony)和谷歌的摩托羅拉,甚至于HTC的日子都將不好過。
*內容和服務將成為增長和市場價值所在。
正如威曼寫道:久而久之iPhone和下一個最優秀的競爭者之間的硬件差距會逐漸縮小。競爭越來越不在于處理器速度、內存大小和其他一些硬件規格,而在于用戶體驗。眼下已經得到充分認同的一點是,要讓用戶享受到流暢的體驗,整合的關鍵在于軟件。而應用、基于網絡(云)的服務、以及內容將越來越大地推動用戶體驗。重要的不止是設備本身,而是該設備運行應用程序和利用云資源的效果如何。當然,不是所有的設備這方面的性能表現都相同,所以即便當蘋果的硬件設備重要性相對下降時,它仍然有優勢。在這個世界上,價值增長提升到一個新層次,憑借的是應用、移動商務和基于網絡的服務。新的價值增長模式究竟為何尚不清晰。但谷歌試圖對各種信息(商業地點、交通、人口資料)進行地理標記并創建一個巨大的地理-經濟-人口數據庫,這些努力是窺探新價值增長模式的早期線索。
*移動運營商努力攫取更多的移動利潤。
威曼說美國無線運營商威瑞森(Verizon)最近推出一個名為“分享一切”的數據收費計劃,這表明運營商想要提升自己的營收,即便他們不能避免淪為“傳聲筒”的命運。這對設備制造商們的影響不一,對數據密集型服務如網飛公司(Netflix)來說具有消極影響,而對希望標注這個快速變化的行業的自我調整者來說則有積極影響。
*開放性系統將開始勝出。
蘋果目前的主導地位得益于它的成功押注:新興智能手機市場需要一套一致的設備和服務——不僅對消費者而言而且對應用程序開發者來說也是可以運作的。這就是為什么谷歌的安卓系統,雖然已經成為僅次于蘋果iOS操作系統的第二強,卻一直苦于爭取開發者的支持——它不能控制終端設備上所安裝的操作系統的版本,也就無力提高用戶體驗。
蘋果長久以來都做出了正確的決策,我不敢打賭在未來幾年內蘋果沒能力憑借它整體封閉的生態系統繼續保持繁榮勢頭。但是對于可能從明年拉開帷幕的智能手機市場“下半場”競爭,威曼的看法可能是正確的,那就是勝利的天平向開放性系統傾斜,原因如下:
1)消費者變得更加愿意把握復雜性/想要擁有選擇選;
2)性能優勢在競爭激烈的供應商間日益縮小;
3)開放的生態系統能夠以大規模和標準化降低成本。
這看上去有利于谷歌的當前策略,但谷歌近來一直忙于規范統一安卓系統。然而隨著市場轉變的節點迫近,形勢看似很清晰了:這將是蘋果和谷歌間的競賽,其余品牌會被遠遠拋在后面。但即便是勝出者也可能會發現利潤將不再像現在這樣豐厚了。
所以結合上面的人所說的觀點,未來其實在智能手機行業并不是前途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