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競爭對手往往也是最好的朋友,只有相互競爭,才能讓整個市場不斷的前進,才會有不斷的創新。今天就來說一說微軟與蘋果之間的那些事。
蘋果在1984年推出驚艷的Macintosh時,電腦市場上主流還是微軟的MS—DOS。MS-DOS自1981年隨著IBM PC推出以來,擴張的非常迅速,四年之后年銷量就達到200萬臺,要知道當時Mac第一年只賣出了37.2萬臺。從下圖中你可以看到,當時PC的銷量約為Mac的六倍。事實上此后蘋果一直沒能超越這一比值,哪怕是今天。
此后這一數值有增有減,直到1995年微軟推出Windows95后,PC開始大幅甩開Mac。到2004年PC的銷售量為1.825億臺,而Mac只有325萬臺,兩者相差近56倍。其實從90年代后半段的情況就能看出,微軟已經徹底贏得了整個PC市場。
實際上平臺之間銷量比值不只是一個數字,更是一個衡量的杠桿。主導優勢是在能產生鎖定和額外市場效應的生態系統中實現的。這類生態系統會具有自我延續性,并有向壟斷發展的傾向,像馬太效應一樣。
2004年情況有了變化。雖然PC的總量繼續在增長,但是增速比起Mac放緩了不少。這一現象的背后是便攜電腦的崛起。蘋果的Macbook為自己設定了一個獨特的定位,它不靠速度或是容量取勝,靠的是整體的品質。結果就是蘋果開始發力了,PC對Mac的銷量比降到了20比1,雖然比不上最開始的6比1,但是依然是了不起的成就。
但是故事還沒完,如果我們把蘋果的其他設備算進來,結果會更讓人驚訝。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PC對Mac+iPad的銷量比為6比1,對Mac+iPad+iPhone的銷量比為2比1。如此看來后PC時代的設備的確是來勢洶洶。
就目前的形勢來看,也許一兩年內我們就得用另一種衡量方式了:iOS+OS X對Windows的銷量比。這一切對微軟來說都是很傷感的。微軟的平臺優勢正在漸漸被抹去,不管是用戶,還是開發者、企業投資或是此前的良好形象,微軟都得重新同蘋果展開競爭。當然這一切最重要的影響可能是精神層面的,沒有了微軟這個巨頭,IT市場將會有多少潛藏的能量得到釋放呢?